近期,汽車行業內掀起了一場由小米汽車YU7引發的風暴。這款SUV車型自6月26日晚開啟預訂以來,短時間內便創造了驚人的銷售記錄。僅用3分鐘,大定訂單便突破了20萬輛,1小時后更是飆升至28.9萬輛,18小時后鎖單量達到24萬輛。這一連串的數字,讓YU7有望成為有史以來銷售速度最快的車型之一,按25.35萬元的起售價計算,訂單總額已超600億元。
小米YU7的熱銷,不僅讓同行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也直接影響了銷售終端。某新興汽車品牌銷售人員坦言,周末的客流量銳減了五成,顧客紛紛涌向小米門店。在小米門店,拼車試駕成為了常態,銷售人員表示,現在預訂YU7標準版需要等待一年零一個月才能提車,Max版則需6-8個月。這股熱潮甚至催生了灰色產業鏈,閑魚上出現了加價轉賣訂單和轉讓“首提資格”的生意。
資本市場的反應同樣迅速,新勢力品牌如小鵬、蔚來、理想、零跑等的股價應聲下跌3-7%不等。而被YU7直接對標的特斯拉,股價卻僅微跌0.54%。相比之下,小米美股ADR暴漲近10%,次日港股高開8%,市值突破1.6萬億港元,創下歷史新高。截至最近交易日,其總市值仍維持在1.53萬億港元的高位。
面對如此火爆的市場需求,小米汽車面臨的最大考驗在于產能。供應鏈人士預測,SU7積壓的訂單加上YU7新增的近30萬訂單,可能需要整整一年才能消化。小米App已更新訂單交付周期,標準版鎖單后最快53-56周交付,Pro版48-51周,Max版33-36周。這一漫長的等待時間,不禁讓人回想起去年SU7初期因交付周期過長而導致部分用戶退訂的情況。
小米YU7的火爆上市,無疑對特斯拉Model Y構成了巨大威脅。盡管在短期交付量上,YU7還無法超越Model Y,但其憑借“高配低價”的策略,以及雷軍在發布會上強調的細節體驗和情緒價值,已經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市場普遍認為,YU7是25萬元以上國產純電SUV中對Model Y最具威脅的挑戰者。
然而,這場由YU7引爆的戰爭遠不止于價格和產品層面。對于競品而言,小米YU7的火爆上市無疑是一場深刻的反思。多位行業人士表示,友商的第一波反撲必然是價格戰與權益升級,多個車型的降價預案早已準備就緒。但長期來看,這場戰爭將更為復雜和持久。
在25-35萬元純電SUV市場,除了Model Y外,國產六大門派如樂道L60、極氪7X、智己LS6、智界R7、阿維塔07、嵐圖知音等也因與YU7存在直接競爭關系而面臨訂單分流的風險。其中,智界R7反應最快,在小米YU7發布同日便推出了限時補貼政策。即將上市的小鵬G7也預計會受到較大影響,花旗銀行在報告中指出,由于YU7的吸引力,小鵬G7的定價可能下調至21萬元。
除了直接的競品外,小米YU7還有兩個更為隱蔽的對手——理想汽車的純電車型和賽力斯問界的生態護城河。理想即將上市的純電i6、i8預計定價在25-35萬元區間,將與YU7在同一戰場展開競爭。而賽力斯問界雖然因價格帶和技術路線與YU7看似毫無交集,但其M5車型在尺寸、價位及家庭用戶定位上與YU7存在重合,因此也易受沖擊。
小米YU7的成功,不僅在于其產品的吸引力,更在于其營銷策略和用戶需求的精準把握。這一熱銷現象,讓多家傳統汽車公司開始重新評估高端化戰略。有業內人士指出,雖然部分車企在技術和海外市場領先,但高端品牌形象屢受質疑。小米YU7的火爆,說明用戶愿意為“技術+情緒共鳴+生態價值”支付溢價,這反映了部分車企在工程師思維與用戶需求錯位以及數字營銷能力上的短板。